全国服务热线
4000-662-888
本年度活动活动,共有来自大连市、盘锦市、吉林省长春市的35所中小学校、幼儿园、校外教育学习管理机关的近3千名师生参加了环球自然日辽宁赛区的中英文各项赛事活动,在官网注册报名、赛事确认共计1210组。其中科普绘画赛1085组,科学故事播讲组85组,展览组37组,表演组3组。
青少年自然科学知识挑战赛是一个锻炼参与者学习、研究、表达、交往、社会责任感、自信心、团队合作精神等综合能力的公益性课外科普教育项目。参与者通过展览或表演的方式,将自然科学知识和多样化的展示、表现手段相结合,以达到综合能力提升,传播和普及科学知识的目的。
08月26日,在大连自然博物馆进行了辽宁赛区青少年自然科学知识挑战赛之展览组与表演组的比赛。参赛的中小学生认真解读本年度主题:生物多样性——教育,保育,人类命运共同体,并在年度主题的视角下,确定自己的研究选题,并在辅导老师的帮助下,选择感兴趣的自然科学内容开展研究学习,和其他的同学交换看法,寻找伙伴组建团队,并发挥创意,用展览或表演的方式来呈现最终的研究成果;学生们用掌握的知识、技能、方法,学会发现新的视角。
受疫情影响,今年的地区决赛采取线上评审的方式。来自教育、科普、新闻传媒领域的专家评审团,首先认真观看参赛选手发来的作品视频与图片,再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与选手对话,评审标准为有没有明确的自然属性;展现了自己独立的分析和理解;有效使用可靠的参考资料来源;研究内容及思考教育均衡全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及探索;同时也要考察选题与年度主题的关联度,以及内容是否条理清晰、符合逻辑;形式富有创意;是否体现团队精神和多元合作。
展览组的孩子们动用了文字、图片、模型、实验、互动装置等多种手段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孩子们虽然年纪小,但是考虑问题很全面,自信满满。很多作品的取材都很环保,作品全部手绘完成。无论选题,还是创作灵感都让评审眼前一亮。下面我们来一起欣赏下孩子们创作的精彩展览作品吧!
这个名为《SOS海洋的求救》的作品,在地区决赛的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夺得桂冠。选题的缘起是由于大连是海滨城市,始终致力于防治海洋污染,她们特别想让各位明白随手扔在海边的垃圾会给海洋ECO造成破坏,海洋生物多样性会受到威胁,而这与今年的主题是高度契合的。选手们制作了用大量生动的图片和一个短片介绍海洋污染现状,用翻板、饼图和柱状图说明世界海洋垃圾的分布情况,还创作了一个降解年份时光机,让你们可以直观感受到这些垃圾的危害,其他的还有一些实物和模型,说明垃圾的种类和虎鲸吞噬垃圾后的场景。展览最出彩的部分是位于展览正中央的、亮着小灯的海洋污染循环与积累的流程图,让人一目了然。展览的最后以吸管实验、含磷洗衣粉的危害,吸油实验三个环保小实验作为结尾,给人类带来无限的希望和畅想。
选手们的表达流畅自然,配合默契,能够准确的看出对展览主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深入的研究,表现形式精彩纷呈,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互动性和可观赏性很强,而且逻辑清楚,脉络清晰。从每个方面来看,都能够说是一个很棒的作品。
这两位小选手的研究主题也是和海洋生物多样性相关的,为保护海洋中的渔业资源,人们发明了人工渔礁,我们大连就有很多的人工渔礁,有长兴岛的,有小长山岛的,什么是人工渔礁?人工渔礁是如何成为各种海洋生物的家园的?于是小选手们确定了我想有个家这个主题,通过研究人工渔礁来了解人们是如何保护海洋和增加生物多样性的。她们研究的途径多种多样,观看视频、查阅资料、参观博物馆的硬骨鱼展厅、到海洋研究所去请教专家,在这一研究和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到人工渔礁的概念,知道了这是人类保护和增殖鱼类的办法,学习了国内外人工渔礁建设情况,讨论并亲手制作人工渔礁海洋生物模型,复原了人工渔礁里面的食物链。她们通过亲眼看、亲耳听、亲自动手,解决了心中的疑惑,收获满满。
这两位小朋友的作品名字叫《穿山甲的告白》。研究的缘起是在今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提到穿山甲可能是病毒的中间宿主的时候,所以她们关注了穿山甲,我们查找了很多权威性网站和书籍,进行了资料的收集整理。
整个展览分为穿山甲的自述、穿山甲的分布和我们采取行动的三大部分,展示了她们对今年年度主题“生物多样性——教育,保育,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两位选手也参加了辽宁赛区的科普绘画赛,具有相当的绘画艺术功底,所以全部的版面图文内容都是手绘完成的,无论是对于穿山甲生物特征、生活习性的介绍,还是穿山甲的全球分布图、大转盘,以及穿山甲的地下居所模型,都制作得异常精美,而且通俗易懂,可看性很强。充分体现了小选手们对于主题的深度研究,以及超强的动手能力。
评委们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认真观摩选手们的作品并聆听她们的构思和创意,综合衡量各项评审指标后,给出了分数,并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后续将进行作品提升辅导工作,并遴选出部分优秀作品角逐全国总决赛的奖牌。具体结果如下: